青然科技

梨花清明染春深

2023-04-11 09:27:40
分享到:
清明,是一年中草木润泽、清气最盛的时节。《岁时百问》写道: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,故谓之清明。”如雪的梨花尚未落尽,灼灼其华的桃红,如镜头中的画面映入眼帘。一年之中,没有哪一个季节,能像清明姹紫嫣红、华彩明丽,一片灵动的勃勃生机,在“红绿扶春上远林”里渲染开来。明前茶叶是个宝,芽叶细嫩多白毫。明前的茶,春温低,发芽少,生长慢。芽叶细嫩,高氨低酚,香高味醇,弥显珍贵。在以早为贵的贡茶时代,春茶大致分为社前茶、火前茶和雨前茶三种。社前是指春社前,大约在春分节气。像唐代的阳羡茶、顾渚紫笋,就是春分前后采摘的社前茶。火前即清明前,古时的寒食节禁火三日,寒食节又在清明的前一两天,故名。雨前茶,是指谷雨节气前的茶。明代许次纾《茶疏》里说:“清明太早,立夏太迟,谷雨前后,其时适中。”如果说明前茶是茶里的极品,那么,雨前茶就是茶中的上品了。
明前的茶,清香袭人,鲜爽生津。它凝结着去岁的簪花剪雪,蕴含着早春的晨风暮雨,包藏着清明时气流转的清新盎然。这样的茶,算得上是至真至纯、无妄无嗔。如果在世俗中,它被包装成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,真的会玷污了茶的清名,辜负了茶的独高。明前茶,在我们的意识里,还是以芽为贵。在茶事活动中,仍会看到一些人,炫耀着单芽茶的嫩绿。对于明前茶,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,会更理性、完美。其香气、厚度、鲜爽度、耐泡度、营养成分,都会好过单芽许多。首先,单芽茶,为生长不完全芽叶,内含物质尚未形成。其次,惜采单芽,会大幅提升茶的品质,减轻对茶树的伤害,如此,方不辜负茶树一冬的苦寒坚守。碧螺春采摘一芽一叶,西湖龙井采摘一芽两叶,六安瓜片连芽都不要,只撷取第二个叶片。当它们都成长为经典,而信阳毛尖不仅只采芽,而且还越采越小,最终赢得个“小混淡”的绰号,教训不可谓不深。所谓“小”,是指芽头采得过小;“混”是指芽头嫩小而毫多,因此造成了茶汤的浑浊;“淡”是因为单芽茶味不全,故滋味清淡。
“恻恻轻寒剪剪风”中,晨歌兄来济吃茶。彼此谈起滇中问茶的所见所闻,不禁有些慨叹。云南连年春旱,茶树严重过采,大树茶杀青不透,烘青料以假乱真,初制茶粗放简单,山头茶混乱不堪,树龄茶虚假夸大,等等。诸如此类的种种因素,让我对普洱生茶的未来,信心不足,甚至迷茫。在一些知名的寨子里,我多次喝到过烘青的茶。若是仔细辨别,会发现干茶带有高温干燥的火香味。茶汤青绿,叶底翠绿,香气高扬,入口清甜,缺乏苦底中的回甘。这种烘青绿茶特有的色香味甘,有先声夺人之势,不知会让多少人上当。同时和晨歌谈到,一个茶人,一个老店,不能自欺,也不可欺人,应及时把别茶鉴茶的正确理念,清晰地传递给茶友。例如:怎样的熟茶可以陈化久存?哪一类生茶可以如期地转化?哪个池塘的蝌蚪可以变成青蛙?如其不然,五年乃至十年之后,当新茶的浮光掠影随风而去,当茶的真相原形毕露,又该如何去面对购茶的朋友及我曾经夸口的茶?由此可见,古今老字号立店的不忘初心、童叟无欺,从来不是一句空话。记得胡庆余堂悬挂的匾额是“戒欺”,同仁堂的对联是“修合无人见,存心有天知”。
在这个明媚的节气里,我喜欢读苏轼的《东栏梨花》:“ 梨花淡白柳深青,柳絮飞时花满城。惆怅东栏一株雪,人生看得几清明。”花飞花谢,春去冬来,万事蹉跎,时不我待。余生还有几个清明?又有几人能看得清明呀!山高雾霭处,翠绿是茶清明时节的春衫,本真依然。岁月催人,光阴发酵了少年的心事。待到中年时,那一杯绿茶,已经渥堆氧化,变成了温润甘甜的红茶,汤里酝酿着浅笑深颦的青春秀色。此去经年,耐得住时光沉淀的,是“玉碗捧纤纤”里泛着的醉红酡颜。
上一篇:同于道者,希言自然
下一篇:《围炉夜话》之第二一一则